跳转至

团队知识库的搭建

前情提要

本篇文章以机器人队的知识库管理为实例。此前,机器人队使用有道云笔记作团队知识积累。

其作为一个团队知识库,使用无门槛,但缺点十分明显:

  1. 全队使用的是一个公用的笔记账号,无内部权限管理,每个人都可以任意删改其他人的文章
  2. 文章内容格式不规范,甚至有人通篇文章用 H1 标题来写,增加了阅读障碍
  3. 没有版本管理,一旦错删内容,无可挽回

团队知识库的意义

  • 降低知识传授方面的时间成本、人力成本、边际成本。 降低知识的耦合度,提升知识的复用率,让后人避开前人踩过的坑;形成网状知识结构,达到 1+1>2 的效果
  • 规避知识断层、遗失的风险。 团队每年人员更替程度较大,知识容易随着人员流动造成断层,不利于传承

知识的积累

知识库平台建立完毕后,就到了知识积累的阶段了,这个是全员参与的阶段。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知识库的贡献者。但事前最好制定一些知识积累的简要规程,比如规范知识提交的格式,规范主题的命名,段落格式等。知识积累阶段其实才是知识管理中最难的一个阶段,关键难在如何让组织内成员养成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积累的习惯。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:

  • 宣传引导团队成员使用,让大家意识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
  • 针对知识库平台的使用,做适当的培训和交流
  • 将知识库平台打造得尽量易用,避免因复杂而导致排斥行为
  • 日常沟通多引用知识库中知识的位置,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对知识库产生依赖
  • 引导关注。如果一个人贡献的知识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,那么这个人将会有更大的热情贡献知识。组织内知识管理负责人可定期整理新增精品知识的简要并发给大家,吸引大家阅读知识,关注知识;通过展示知识关注度排名也可以激发大家的知识分享热情。
  • 发掘鼓励知识分享的头部人员
  • 将之前平台上的内容按规范格式迁移,并鼓励大家在知识库上查找以前积累的知识

知识的整理

由于知识库是组织内人员协同丰富的,新知识的提交带有一定随意性,点状分布,不成系统,所以这些知识需要专人定期整理,划入适当分类,赋予更加合理的标签,尽量使其系统化。这个工作十分必要,否则一旦长久,知识库内的知识就像一根根独木,独自生长,永远也成不了连片的树林。

团队现状

在用满 10 个 G 的储存空间以后,我们不打算开通会员继续使用了,于是寻找一款合适的团队知识库变得至关重要。

一开始我考虑的是借助语雀、钉钉知识库、Teambition、GitBook、Confluence 等平台搭建,但问题出在价格、权限管理、不可描述的网络原因等无法避开的问题。也曾经想象过利用 VuePress,Docusaurus 等静态平台搭建,但没有在线编辑器、需要在 GitHub 提交 PR 等操作,无疑增加了一般队员的使用门槛。

我对团队知识库的基本要求:

  1. 权限管理 :针对不同的用户,阅读权限应有所不同
  2. 在线编辑 :针对一般用户,降低操作门槛
  3. 支持 MarkDown 语法 :提高写作效率,规范内容格式
  4. UI 简介 :颜值即生产力
  5. 版本管理 :利于定期备份,出问题时可溯回
  6. 全文检索 :降低查询复杂度

恰巧机器人队添置了 NAS,于是我计划将其作为知识库的服务端,利用开源项目搭建动态知识库网站。经过两个月的选型及一星期的折腾,基于 DokuWik 的团队知识库终于搭建完毕。技术相关的内容,详见下一篇文章。

参考与致谢

原文地址:https://wiki-power.com/
本篇文章受 CC BY-NC-SA 4.0 协议保护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